从实现各地平衡发展到推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再到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重大转变。如今,区域协调发展已取得积极成效。“十五五”即将启幕,如何在实践中把中央关于区域发展的系列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如何推动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四大区域高质量发展?就上述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第十四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原部长侯永志。
中国经济时报: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总体上,应以什么样的思路和理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侯永志: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中央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区域战略部署的落实,我国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新成就,区域发展平衡性明显增强,区域分工合理化水平明显提升,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区域合作深入展开。同时,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我国区域发展也面临一些新要求,这些新要求包括把高质量发展这一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落实到各地发展的具体实践中,要在区域发展的总布局中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等。
2019年8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要保障民生底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发展中营造平衡。这是明确了新形势下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路径,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总思路。
同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还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要坚持系统观念。因为,落实好中央关于区域发展的战略部署,涉及各种各样的关系,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各地之间的关系、各类战略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区域发展诸要素之间和诸目标之间的关系。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把坚持系统观念落实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实践中?
侯永志:在发展实践中,坚持系统观念,要处理好系列关系,其中至少要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
一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我国国土空间辽阔,全国各地的比较优势、发展基础和所处发展阶段各不相同,与之相对应的是各地发展的诉求和路径也各不相同。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只有各地合理分工,才能形成发展合力,让整体利益最大化。因此,各地的发展必须在中央的统一领导和谋篇布局之下,必须履行好中央赋予的职能定位。当然,各地也要发挥好自身的积极性,把自身的比较优势变成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与几十年前相比,虽然区域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已发生许多重大变化,但发挥两个积极性的要求不仅不会减弱,而且更为强烈。这是因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其带来的分工的细化,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复杂程度日益提升,客观上要求,在国家层次上要对经济发展给予更具前瞻性科学性的引导,在区域层次上要对经济发展给予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的推动。
二是特定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关系。任何一项区域战略,都与一定的地理空间相对应,无论这个地理空间有多大,它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都必然面对和必须处理与其他地区的关系。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区域合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秉持合作精神、持续深化合作是对各地区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必然要求。“合作”是发挥比较优势的前提。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强合作,有助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实现各地合理分工和资源要素在整个国土空间上的优化和高效配置。
三是特定区域内部各地区之间的关系。任何一项区域战略所对应的地理空间也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的。比如,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应的地理空间,便是由北京、天津和河北构成的,总面积超过21万平方公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应的地理空间,是由上海、江苏、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11个省市构成的,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这些地区之间也会构成复杂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有效落实特定区域战略的必然要求。还要看到,即使具体到每一个省、每一个市甚至每一个县,都有要处理的区域关系。比如,江苏省有苏南、苏中、苏北的关系要处理;广东省有珠三角和粤东北、粤西北的关系要处理等。
四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资源要素的高效优化配置,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区域协调发展是资源要素在空间上得以优化配置的过程,自然要把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更好地结合起来。政府的作用在于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制定区域战略和规划,不断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市场的作用在于在规划和政策的引领下,形成资源要素空间流动合理方向的鲜明信号,引导企业选择适宜空间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中国经济时报: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各地未来发展都必须坚持这一硬道理,那么,推动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四大区域板块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着力点分别是什么?
侯永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区域发展,特别是这四大板块的发展,是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工程,每一个板块的发展都需要一系列政策支持,都有一系列政策着力点。换言之,未来推动四大区域板块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着力点是一个体系,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一样。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实盘配资平台查询,其中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促进资源开发加工利用的绿色化,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更好从整体上发挥西部地区的生态屏障作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其中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利用“人工智能+”推动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使东北地区在保障国家产业安全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其中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利用区位优势,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中部地区的经济和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推动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其中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利用好创新资源富集、产业配套能力强的优势,在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量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